企业对CDN的选择不仅关注访问速度,更加重视防护能力。而在国内备案制度严格的前提下,许多企业和开发者选择“免备案高防CDN”作为对外服务的重要防线。免备案CDN不仅能绕开繁琐的备案流程,还能提供高强度的攻击防护能力。实现免备案高防CDN服务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其工作机制与集成方式。小编将梳理免备案高防CDN的几种常见集成方式,希望对大家有用!
一、域名CNAME解析方式
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CDN接入方式之一。用户将自己的业务域名通过DNS设置,指向CDN平台提供的CNAME地址,由此流量在进入源站之前先通过CDN节点。
该方式的集成流程相对简单,主要步骤包括:
在CDN服务平台添加待接入的业务域名;
配置源站信息、加速策略、防护规则等;
获取平台分配的CNAME地址;
登录域名服务商的DNS系统,将业务域名的记录类型设置为CNAME,指向CDN的地址。
一旦设置生效,所有访问请求将被CDN平台接管,并由其负责防护、缓存和内容分发等。该方式无需更改源站结构,适用于大多数HTTP和HTTPS网站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国内部分DNS服务商或ICP不允许主域名设置CNAME,需通过设置子域名或使用泛域名来规避该限制。同时,为确保完全脱离备案风险,应确保所接入CDN平台自身不强制用户完成工信部备案。
二、NS托管解析方式
NS接入方式,是指用户将域名的权威DNS服务器切换至CDN服务商提供的NS地址,从而让CDN全面接管域名解析权。这种方式对CDN服务商而言控制更强,对用户来说则更便于实现智能调度与全面的防护策略。
集成流程包括:
在CDN服务平台添加域名并配置解析记录;
将域名的NS记录更改为CDN平台提供的NS地址;
CDN平台负责全部解析记录的维护,包括A、CNAME、MX等;
CDN系统会根据预设策略决定将用户请求转发至哪个节点或源站。
NS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,尤其适用于多层解析、多业务集成、多地区智能调度的场景。并且,由于CDN可控制所有DNS记录,反向追踪IP难度大,进一步增强了隐藏源站的能力。
但NS方式同样要求使用者有一定DNS知识储备,错误配置可能导致邮件、子域等业务异常,因此在部署时需格外谨慎。
三、全站代理方式
全站代理是一种通过BGP Anycast或专属IP段方式部署的接入模式。此方式不依赖DNS配置,而是将用户域名直接指向CDN提供的高防IP,CDN对所有请求进行透明代理并转发至源站。该方式本质上是一种“反向代理 + 防护网关”的混合模型。
集成方式如下:
CDN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独立高防IP地址;
用户将域名A记录或AAAA记录直接解析至该高防IP;
CDN平台在IP层拦截所有请求,对恶意流量进行过滤;
合法请求转发至用户真实源站,保障业务正常运行。
全站代理方式无需暴露源站IP,尤其适用于游戏、API接口、移动应用等非标准Web业务,也非常适合承载HTTPS/HTTP混合协议请求。此外,高防IP可通过接入BGP Anycast实现全球多地调度与灾备,能有效抵御Tb级别的大规模DDoS攻击,是目前行业内广泛应用的主力接入方式。
四、GRE/IPIP隧道方式
此类方式主要用于服务器部署在海外或需通过IP层面实现强制接入的用户,属于一种“底层导流技术”。CDN平台通过构建GRE或IPIP隧道,将其节点接入用户网络,实现IP级别的强制代理与安全过滤。
部署步骤一般包括:
用户提供源站服务器公网IP;
CDN平台在边缘节点与源站之间构建隧道通道;
所有流量通过隧道到达源站,绕开传统的L3攻击路径;
配合ACL、安全策略与NetFlow进行高防部署。
该方式可与BGP结合使用,提升流量清洗能力;也可与SDN/SD-WAN系统联动,实现多云环境下的统一防御。
GRE方式适合大型企业、IDC运营商及对网络自主控制需求强的用户,但部署难度和成本较高,不适用于中小企业日常Web加速。
五、Socks5/代理链接入方式
针对一些特定用途,CDN服务商提供基于代理链的CDN接入服务。通过Socks5或HTTP代理形式,业务流量被引导至CDN中继节点,再由CDN转发至实际源站。
这种接入方式不需要对域名进行改动,完全在客户端或中间服务器中配置代理地址即可。适用于一些程序化数据流、爬虫程序、海外推广落地页等敏感性较高的业务模型。
不过此类方式安全性依赖于代理层的透明性与规范性,建议搭配身份验证、动态IP池及流量调度策略共同使用。
六、HTTPS SNI代理模式
近年逐渐流行的SNI代理方式,是基于TLS握手中的SNI信息实现CDN调度的一种新型接入方式。即CDN在握手阶段识别请求目标域名,从而将请求引导至对应节点进行处理。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不依赖CNAME或NS修改,接入更灵活、回源更精准。
适配步骤如下:
用户将域名解析至CDN提供的统一SNI代理IP;
CDN在收到TLS请求时解析SNI信息;
根据预设规则路由到不同的加速节点或后端源站;
可实现多域名共享一组高防IP的防护策略。
SNI代理特别适用于多租户SaaS平台、聚合类CDN平台或自建内容分发平台,技术门槛较高但调度策略更灵活,具备长期发展潜力。
七、混合接入方式与自定义策略
考虑到业务模型复杂化,当前多数高防CDN平台支持多种接入方式的组合应用。例如主站采用CNAME接入,子站通过IP高防接入,API接口再走Socks5中转,全站实现防护策略联动,确保业务稳定性与可用性。
此外,结合WAF策略、自定义TLS握手规则、ACL控制白名单、GeoIP分发等功能,可构建出完全贴合业务形态的高可用免备案加速架构。尤其是在涉及动态数据、大数据调度、全栈安全保障场景下,推荐采用多种方式联合部署。
免备案高防CDN已成为当前互联网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其在保障业务连续性、防御网络攻击、提升访问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CNAME解析、NS托管、高防IP代理、隧道模式、SNI代理等方式各有侧重,企业应结合实际业务需求、部署条件与预算成本,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接入模式。
在部署过程中,建议优先选择具备稳定节点资源、支持海外回源、具有完整安全审计与日志功能的成熟服务商,并加强源站的安全配置,如关闭端口、限制访问、开启防火墙等,真正实现“前端抗攻击,后端稳运行”的目标。